中心供氧氧氣吸入操作規范
吸氧是改善呼吸的常用技術之一。可提高動脈氧分壓和動脈氧飽和度,增加動脈氧含量,糾正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,促進組織代謝,維持機體生命活動。一、目的
1、糾正各種原因引起的缺氧,提高動脈氧分壓和動脈氧飽和度,增加動脈氧含量。
2.促進組織的新陳代謝,維持身體的生命活動。

二,適應癥
1、因呼吸道疾病而影響患者肺活量的疾病如哮喘、支氣管肺炎或氣胸等。
2、心肺功能障礙,使肺部充血而引起呼吸困難,如心力衰竭。
3.各種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難,可以阻止氧氣通過毛細血管滲入組織,如巴比妥類中毒、麻醉劑中毒、一氧化碳中毒等。
4、昏迷患者如腦血管意外或顱腦損傷患者。
5、其他一些患者手術前后,患者出現大出血、休克、產程延長或胎心音不良等。
三、護理評估
對患者的病情、年齡、意識、缺氧程度、血氣分析結果、鼻腔情況及配合程度進行評估。

四.操作方法
(a)手術前準備
1.護士準備:衣著整潔,鞋帽整潔,外表大方,態度和藹,語言柔和得體,洗手剪指甲。
2.物品準備:一套氧氣裝置(流量計、濕化瓶)、一次性吸氧鼻導管、橡皮筋、安全別針、治療碗內濕化液、棉簽、彎板、氧氣記錄卡。
3.患者準備:向患者說明吸氧的目的,取得患者的配合。
4.環境準備:干凈、安靜、安全、無煙、無塵、防火。
(2)操作程序
1.把東西拿到床邊,檢查解釋得到配合。
2.打開中心管旋鈕,流量計,確認有無漏氣,連接濕化瓶和吸氧管。
3.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,清潔鼻腔。
4.打開流量計開關,調節氧氣流量,濕潤鼻導管,檢查氧氣是否通暢,無漏氣現象。
5.將氧氣管插入鼻腔,適當固定在耳廓上,然后用安全別針將氧氣管固定在床單上。
6.在氧氣記錄卡上記錄使用氧氣的日期、時間、流量和簽名。
7.講解用氧注意事項和安全用氧相關知識,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。
8、供氧期間經常巡視患者,觀察病情、吸氧效果、無氧治療副作用,定期觀察氧氣流量、濕化液量、輸氧設備及管道通暢情況。
9.停止吸氧:向患者說明可以停止吸氧,可以拔除鼻導管,關閉流量計。
10.在氧氣記錄卡上記錄停止使用氧氣的日期和時間并簽字,清潔鼻腔,協助患者采取舒適的體位,整理床單元。
11.排放流量計,處理物品,洗手并記錄。
(3)效果評估
1、正確操作,動作輕柔,患者缺氧癥狀改善。
2、關心患者,治療患者。
3.安全使用氧氣,無呼吸道損傷等事故。

5.預防措施
1、使用氧氣前,檢查氧氣裝置有無漏氣和通暢。
2.嚴格遵守操作規程,注意使用氧氣的安全,切實做到防震、防火、防熱、防油四項注意事項。不要給氧氣表和螺絲孔上油,也不要用帶油的手裝卸。
3、使用氧氣時,應用前應調整流量。要停氧,先拔出導管,然后關閉氧氣開關。中途改變流量,分離鼻導管與濕化瓶的連接處,調整流量后再連接。從而避免一旦開關出錯,大量氧氣進入呼吸道,損傷肺組織。
4.常用的加濕液有冷開水和蒸餾水。急性肺水腫采用20% ~ 30%乙醇,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張力,破散肺泡泡沫,改善肺內氣體交換,緩解缺氧癥狀。
5、在使用氧氣的過程中,應加強監控。在呼吸緩慢、精神抑郁或易怒的情況下,應注意二氧化碳潴留的存在與否。如果缺氧癥狀沒有改善,檢查是否有漏氣,導管是否松動,流量是否充足。接受持續吸氧的患者還應注意氧中毒的癥狀,如惡心、煩躁、臉色蒼白、呼吸困難加重等,以便及時處理。
6、長期吸氧患者,每天更換一次導管。進食或飲水時暫時吸氧,以免引起腹脹和不適。
7.為防止交叉感染,一套一次性用品不應重復使用。
擴展閱讀:
中心供氧氧氣吸入技術操作評分標準


- 上一篇:醫用中心供氧插口裝置問題
- 下一篇:醫用中心供氧操作流程口述及注意事項